61年前的今天,1961年8月12日, 著名愛國華僑領袖、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陳嘉庚在北京不幸逝世。
陳嘉庚一生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的建設事業作出了不朽貢獻,毛主席評價他是“華僑旗幟、民族光輝”。
提起陳嘉庚,對于老一輩的南洋華僑和華人,以至全世界的華僑和華人,無不如雷貫耳,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而對于1930年代發動對華戰爭、二戰期間南侵的日本帝國主義者,二戰后禍國殃民、貪污腐敗、仰賴美帝國主義鼻息悍然發動內戰企圖消滅毛主席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蔣介石國民黨反動政權,以及妄圖在新馬卷土重來并長期維持其殖民統治的英殖民主義者來說,陳嘉庚是非除之不快的眼中釘、肉中刺。
★在重慶見證國民黨的腐敗,感到失望★
1940年春,陳嘉庚帶著南洋廣大華僑的殷殷囑托,率團回到祖國慰問抗日軍民,第一站當然是戰時首都重慶。
蔣介石十分重視,下令不惜一切代價做好接待工作,務必讓客人滿意。
陳嘉庚在重慶的60多天里,正事沒時間做,每天被迫在各種宴會中疲于奔命。國民黨的高級干部無不以陪陳嘉庚吃飯為榮,美酒佳肴越是高級、越是罕見,越有面子。這種奢侈腐敗,達官貴人花天酒地,揮金如土的生活,使陳嘉庚非常反感。
不管什么山珍海味,陳嘉庚一口也咽不下去。他知道錢是怎么來的,大敵當前的中國是多么缺錢。“前方吃緊”、“后方緊吃”,竟是戰時首都大小官員的常態,行政院長孔祥熙在辦企業,為陳嘉庚服務的司機虛開汽油費發票。
同時,他也領略了蔣介石的威風,有如大臣朝見皇帝一般。
陳嘉庚感嘆道:這樣的政府能領導全民共赴國難嗎?民族復興還有希望嗎?
★毛主席的1.5元打敗了蔣介石的800銀元★
1940年5月下旬,陳嘉庚應毛主席的邀請,赴延安訪問,從而開啟了他政治生活的里程碑。
陳嘉庚到延安的第二天,5月31日,毛主席在自己的窯洞里,接見并單獨“宴請”了他。
說是“宴請”,實際上就是普普通通的家常便飯。吃飯的地點就是毛主席窯洞門口,擺了一張桌面不平的桌子,上面鋪一張紙,紙鋪了以后,菜還沒有端出來,風把紙吹走了,于是干脆這張紙也不要了。
毛主席用自己種的豆角、西紅柿招待陳嘉庚,只是特地上了一味雞湯,整頓飯算下來也就1.5元。
毛主席說:“我沒有錢買雞,這只雞是鄰居老大娘知道我有遠客,送給我的。”
陳嘉庚看了看飯菜,想起在重慶蔣介石花800銀元宴請他,意味深長地對毛主席說:“得天下者,共產黨也!”
一回到重慶,精神煥發的陳嘉庚馬上召開記者會,直截了當地告訴全國人民:
延安讓我“如撥云霧見青天”,中國的希望在延安,“為我大中華民族慶幸!”
從此,他與國民黨分道揚鑣了,南洋華僑的捐獻通過陳嘉庚的努力,源源不絕地流向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根據地。
陳嘉庚的轉變重創了國民黨的合法性,蔣介石大為震驚,深感恥辱。他一輩子也想不通:我對他那么好,他為什么打我的臉?為什么去了一趟延安,就變了一個人?共產黨到底用什么“買通”他的?
★延安的“十個沒有”深深打動了他★
1940年2月1日,毛主席頗為自豪地說,延安這里:
一沒有貪官污吏;
二沒有土豪劣紳;
三沒有賭博;
四沒有娼妓;
五沒有小老婆;
六沒有叫化子;
七沒有結黨營私之徒;
八沒有萎靡不振之氣;
九沒有人吃摩擦飯;
十沒有人發國難財。
后來,毛主席在會晤陳嘉庚時也說了這“十個沒有”,但實際情況如何呢,陳嘉庚先生深入調查去了。
他原定在延安停留三天,恰巧因隨行的李鐵民車禍住院,這樣陳嘉庚在延安多住了幾天,這樣他就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延安軍民了。
在延安,陳嘉庚除和毛主席交談外,還和朱德、肖勁光等領導人交談。
他還親自走上街頭,深入市場,察看邊區政府政策執行情況。他發現路邊大小商店絕大多數都是私人開的,政府抽稅很輕很少。大街上沒有長袍馬褂、唇紅口丹者穿行,也沒看見女子纏足者,男女衣著也較好,過往行人皆洋溢著昂揚奮發之精神。
陳嘉庚還從各基層交談中了解到,邊區農民的賦稅很輕,一畝地最多要7斤半糧,其他捐稅一概沒有。部隊自己種地種菜,邊區政治良好,對官吏貪污者都予以嚴懲。
有一次,在毛主席的辦公室閑談南洋的情況,一勤務兵遲到了,望見長板凳毛主席身邊略有空隙,就塞身進去,毛主席只是望了望,把自己的身軀移開點,讓他坐得更舒服。陳嘉庚先生從這件小事中,看到中國幾千年人際關系的革命性變革,深感“在那里,人人平等,相親相愛,有如兄弟。”
陳嘉庚華僑資深識廣,在世界上見的世面很多,以此對比起重慶,甚至許多外國所見所聞,自然發自內心唱起“東方紅”來。
這個山溝里的黨的質樸廉潔,官民關系的水乳交融,還有上上下下飽滿向上的精神狀態,跟重慶的腐朽墮落截然不同,讓他眼前一亮,他感慨地說:“我未往延安時,對中國的前途甚為悲觀,以為中國的救星尚未出世,或還在學校讀書,其實此人已經四五十歲了,而且做了很多大事了,此人現在延安,他就是毛主席。”
“由是斷定國民黨政府必敗,延安共產黨必勝”。
“得天下者,共產黨也!”
“中國的希望在延安。”
以上為陳嘉庚先生原話,時陳先生67歲。在延安時候陳嘉庚甚至要求加入共產黨,經黨解釋工作,陳嘉庚才理解不提。
陳嘉庚先生此后和毛主席一生至交,終生不渝。
我們今天,更應該深深去體會陳嘉庚先生的話,去思考毛主席當年領導的共產黨為什么具有那么崇高的威信,以及那么強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號召力?
全國勞苦大眾為何那么不畏艱難險阻,前仆后繼跟著共產黨鬧革命?
小兵覺得,這首先在于毛主席真正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比天還大,他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確實是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出發點和歸宿的。
當年感動陳嘉庚先生的“十個沒有”,至今依然在感動著我們,激勵著我們繼續前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