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美帝政客佩洛西是否防臺問題,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在這個問題的背后,美帝許多政客為何在國家主權問題上,選擇頻繁挑釁,則是一個需要認真分析的問題。
應該說,自從特朗普發動貿易戰以來,中國暴露出來的問題,非常嚴重,大體上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呈現出經濟主權瓦解的噩兆,二是中國政府被美方判定為“使用實力的意志為零”,由此,才會出現各種本質上等同于“掀桌子”的涉及到國家主權的挑釁行為,而且不斷地升級。
在特朗普的貿易戰和極限施壓之后,在實際上形成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狀況,原本是帝國主義為獲取侵略收益而支付維持利益輸送鏈條的成本,貿易戰則反過來揭示出一個極度反常的狀況:美帝迫使中國為維持中美國的巨大利益輸送鏈條,來反向背負維護成本,還動不動以脫鉤來要挾中國,似乎在中美國中間不是美帝獲得了“帝國租金”似的。這個詭異的測試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支持“中國使用實力的意志為零”的判斷。
把這個狀況聯系國內的經濟運作現實,可以看到“地方政府公司化”趨勢下(具有獨立于中央政府的利害關系結構),主權與地方政府的優先關注方向脫鉤了,而各路資本則更囿于狹隘利益不關注地方政府目標更不必說國家整體利益目標了,這樣,就在國內形成了各種只肯定局部的狹隘利益的聲音。在經濟主權方面,資本和地方政府,表現出缺乏與中央政府選擇一致目標的必要意愿和共識。
依據基辛格1955年在《選擇的必要》一書中間,所開列的評估公式,國家之間的相互威懾的有效性評估,由三項因子構成:國家實力、使用實力的意志以及對手對前兩項的了解,有效威懾取決于三者的乘積,任何一項為零其乘積為零。美帝之所以敢于越過底線,在國家主權問題上挑釁,實際上已經做了這樣的判斷——中國政府使用實力的主權意志為零,而美帝方面也早已斷定這個關鍵因子為零,故中國對美威懾“三項因子中間有兩項為零”且其乘積為零,這才是美帝挑釁不已的內在原因所在。
可能,由于美帝已經極度低估中國的主權意志,而此前多個方面都給出過錯誤信號,也能夠支持做出這樣的判斷,結果,業已造成對美威懾失效的嚴重后果。這說明,毛時代中國人民透過抗美援朝戰爭和抗美援越戰爭所付出的巨大犧牲,以及由此確立起來的對美有效威懾,這部分精神遺產業已喪失殆盡。在美帝咄咄逼人的各種侵略性姿態面前,繼續捍衛國家主權和利益,迫切需要重新出發,去重建對美帝的有效威懾,在此之前,短期內發出各種口頭抗議或者談判,都將無法挽回美帝所做的評估。
按照托馬斯·謝林關于“非合作博弈”的經典分析,中國所作的種種表態,都不構成“可置信承諾”,所以,剩下來的唯一選擇,可能就只剩下把威懾付諸實施的高成本選擇了。換言之,除非中國以預備選擇主動經濟脫鉤為代價,進行切實安排,真有可能終結中美國的利益輸送鏈條,由此徹底打破不合理國際分工體系,否則就無從重建可置信承諾與有效威懾。
同時,重建對外的有效威懾,還意味著中央政府要接管地方政府獨立于中央的利害關系結構,還需要與各路資本就國際競爭相關的共同積累條件問題進行廣泛協商,并期于達成共識,然后,才有可能修復經濟主權瓦解的危殆境況,完善國家主權意志能夠體現在經濟主權方面的各種條件。
二〇二二年八月一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